欢迎您访问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
2024年09月17 星期二

和大家“唠一唠”新冠病毒变异株

发布日期:2023-04-14 浏览量:3361

字号:

当前,全国新冠疫情整体处于零星散发状态,新冠病毒并未消失,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随着上一轮疫情的普遍感染,广大市民对新冠病毒有所了解,不再对新冠病毒感到“恐慌”,但是随着所谓“新冠抗体半年保护期”以及“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等信息在网络热炒,让大众的心里又多了几分“忐忑”,新冠疫情会不会卷土重来?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来唠一唠“新冠病毒新型变异株”!

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由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引发的疾病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英文简称“COVID-19”,国内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2023年“乙类乙管”后称为“新冠病毒感染”。新冠病毒有多种毒株,后续衍生出了许多种变异株,其实这个“非常正常”。学过中学生物的人都知道,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打个比方,您的孩子和您长得很像,这就是遗传;但不管再怎么像,总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变异。新冠病毒作为微生物也一样遵循这个规律,既在遗传,也会不断变异。

1、什么是新冠病毒变异株、它是怎么来的?

每一次病毒的繁殖、感染人体,都需要病毒不断复制自己,像一台复印机一样,在经历无数次的复制后总会出现一些小的错误,产出的复制体与原来有细微的不同,这些出现小错误的复制体就是变异株。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关切的变异株有α(阿尔法)、β(贝塔)、δ(伽马)、γ(德尔塔)、ο(奥密克戎)5类,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全球的主要流行毒株,我们经常看到BA.5.2和BF.7.14,以及DY.1等都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

11_副本.png

变异株一般不会改变病毒的行为,而且往往会让变异株比原始株更弱,不过非常罕见的突变也可能给新冠病毒带来有利改变,可能会使变异株的传染性、致病性增强,或者更善于躲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攻击。目前我们担心的就是致病性增强的新型变异株的产生,所以世界各国都在通过自己的监测体系进行这种新型变异毒株的监测。

22_副本.png

2、目前国内监测到的最新变异株有没有致病力增强?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4月6日,国共报送29965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均为奥密克戎变异株,共存在75个进化分支。主要流行株为BA.5.2.48(占比48.8%)、BF.7.14(占比27.8%)和DY.1(占比8.8%)。其中内蒙古以BF.7及亚分支为优势株。

我国的主要流行株奥密克戎BA.5.2.48属于奥密克戎BA.5亚型的分支,患者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比如干咳、发热、肢体疼痛乏力等症状,但从目前的数据显示其导致危重症及病死率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并未产生明显差异。内蒙古的优势株为奥密克戎BF.7及亚分支,BF.7是奥密克戎BA.5变异株衍生的第三代亚型,故其感染后症状类似。

无论是BA.5.2还是BF.7都属于奥密克戎的分支,虽然都有传播性高、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逸能力强等特点,但其致病力相较于其他变异株是大幅下降的有科研团队证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致病力呈现几何级数下降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未监测到致病力明显增强的新型变异毒株,我们不必过于恐慌,有了疫苗保护和上一轮的感染,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性已经大不如前。

3、新冠变异株是否会引发大规模传播和扩散?

目前我国全国疫情态势平稳,各省市疫情均处于局部零星散发态势。2023年初,人们刚刚经历了一轮高强度的流行,当时大约有80%的人群被感染,在感染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人体对新冠病毒的感染拥有“免疫记忆”,即拥有相对应的抗体,所以即使出现了奥密克戎新的变异株也很难引起本土大规模的流行,达到上一轮流行强度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4、作为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我们该怎么做?

1)保持良好心态,客观认识新冠病毒,无需恐慌,乐观生活。

2)继续保持我们良好的卫生习惯,外出回家勤洗手,出入公共场所戴口罩。不管是否感染过,保持戴口罩的习惯都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3)按照国家部署做好疫苗接种,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新冠病毒并未消失,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且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未来仍存在感染并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由于疫苗或病毒诱导的抗原刺激不足,免疫保护效果也明显弱于完成基础免疫后再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加之保护性抗体会随时间延长发生衰减,所以完成基础免疫且加强接种是对抗感染以及再次感染的最有效手段。

33_副本.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