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呼和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
2024年09月08 星期日

健康科普同行 高质量发展共赢 | 呼市疾控中心带您认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布日期:2024-06-20 浏览量:360

字号:

2009年以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已成为中国公共卫生的重点问题,近年来波及范围不断扩大,发病呈上升趋势,引起各方关注。今天呼市疾控中心带您认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希望提升广大市民对该病的防范意识!

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发热、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俗称“蜱虫病”,流行季节为每年的4-9月。

11.png

临床表现:潜伏期:1-2周(9天常见)。以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为主要特征,伴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传播途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通过媒介蜱叮咬进行传播,其次在无防护的情况下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者患者的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也可增加感染的风险。

22_副本.png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主要是长期从事农牧业的工作者、兽医、饲养员等,免疫力低下人群、新生儿或老年人疾病表现通常更严重。

国内流行情况

该病在我国分布广泛,病例以散发为主,存在人—人传播导致的聚集性疫情的风险,截至2023年,全国共有二十多个省份报告过病例,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山东、河南、安徽、湖北、辽宁、浙江和江苏等省份。

截止目前,内蒙古未报告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2023年通辽市首次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毒阳性样本的检出意味着我市人群存在一定的感染风险。

  传播媒介(蜱虫)分布及带毒情况:

 蜱虫,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等,是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蜱虫作为重要的病原体库,它们能够携带传播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原虫等种类繁多的病原体。蜱虫叮咬可以传播多种疾病,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之外还可传播莱姆病、Q热、蜱传回归热等等。

33_副本.png

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可见波斯锐缘蜱、边缘革蜱和图兰扇头蜱,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则可见波斯锐缘蜱、边缘革蜱、草原革蜱、森林革蜱和嗜群血蜱等,中国南方地区则分布有嗜群血蜱、粒形硬蜱、微小扇头蜱和血红扇头蜱。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气候复杂多样,地形地貌具有高原、山地、丘陵等特点,也是各种蜱的生息之地,内蒙古地区9市3盟已知蜱类31种。呼和浩特市以草原植被为主,优势蜱类为草原革蜱、草原血蜱,分布的蜱类有硬蜱类7种,尚未发现软蜱科蜱类。蜱的常见宿主包括狗、野兔、绵羊、黄鼠、蝙蝠等。呼和浩特大青山蝙蝠身上发现了长蝠硬蜱; 新城区狗体上发现了血红扇头蜱; 白塔机场附近的达乌尔黄鼠体表、郊区以及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发现了日本血蜱。

我市市民感染风险

虽然我市未曾发现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例,但是以下活动中存在感染风险。

1、登山、露营、旅游等户外活动,使人与蜱接触机会增加,人类患蜱传疾病的风险升高;

2、在林地、草原,以及园林区域作业的人员,与蜱虫接触机会较多,感染风险较大;

3、本市市民在该病高发地区旅游,存在感染风险(风景名胜多林草);

4、医务人员和病例家属,接触急性期病例血液、血性分泌物等污染物可能被传染。

44_副本.png

防控建议及措施

由于蜱虫是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媒介,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密切相关,为预防蜱传疾病的传播,我们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1、尽量避免在高风险地区包括草地、茂密的树林和低灌木丛的地方穿行坐卧,尽量穿浅色(以便及时发现蜱虫)、长裤、长袖等有防护效果的服装;

2、离开上述区域时对身体部位,如腘窝、腹股沟和腋窝、肘部褶皱、脐、头皮和耳朵进行检查;

3、宠物外出后进屋前检查是否有爬行的蜱虫,及时清除附着在身上的蜱虫和及时淋浴等;

4、在高风险区域活动,提前使用驱蚊剂;

5、定期清除落叶、修剪草坪、喷洒杀虫剂,定期驱杀鼠,对家畜、饲养动物定期驱虫。

6、被叮咬后的处置。若发现蜱虫附着于身体,不应该用手指或使用乙 醚、油或指甲油等产品来清除,可用干净的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夹住,以稳定、均匀的力向上拉,不要扭曲或猛拉,或找专业的医护人员尽快摘除并进行蜱虫鉴定,以避免任何潜在的病原体传播。除蜱后叮咬部位的皮肤应使用消毒剂消毒和肥皂洗手。

55_副本.png

如果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疼等,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被叮咬的时间、地点和其他具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