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夏天:这些“陷阱”你避开了吗?
发布日期:2025-05-23
16次
蝉鸣声声,暑气蒸腾,西瓜红瓤、冰镇饮料、大排档里的烧烤海鲜,构成了夏日餐桌上的独特风景。然而,在享受这份夏日清凉与美味时,暗藏的“食安杀手”也悄然登场。跟随这份“舌尖安全指南”,开启健康无忧的夏日饮食之旅吧!
一、预防致病菌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
夏季持续的高温与潮湿,宛如为细菌滋生搭建了“温床”。在闷热的室温环境下,剩菜放置2小时,细菌数量便会呈百倍增长,此类食物极易成为细菌快速繁殖的场所。如副溶血性弧菌易在海鲜产品中大量繁殖,沙门氏菌常附着于鸡蛋表面生长,蜡样芽孢杆菌在米饭等谷物制品中易繁殖迅速等。
为有效抵御细菌侵害,保障饮食安全,需严格践行以下食品安全原则:
保持清洁:餐前便后洗手,厨具勤洗,驱昆虫老鼠。
生熟分开:生熟食品、刀砧容器分开,防交叉污染。
烧熟煮透:肉禽蛋品煮熟,杀尽病菌,再加热要足。
安全存放:熟食及时放冰箱,食用前仍需加热。
材料安全:用水达标,挑新鲜食材,过期不吃。
二、毒蘑菇识别与防范
尽管夏季并非野生菌生长最旺盛的季节,但我市地处中西部,山区环境依然为部分野生菌提供了生长条件。根据历年监测数据发现,仍偶有因误食野生菌引发的中毒事件。
为避免误食毒蘑菇,应遵循以下原则:
不采不买不吃野生蘑菇:毒蘑菇无法单凭颜色鲜艳与否判断,许多剧毒蘑菇和可食用蘑菇外观相似,难以准确区分,所以切勿食用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牢记常见毒蘑菇特征:像白毒伞菌柄基部有似“白裙子”的白色菌托,毒沟褶菌菌盖有黑色斑点,熟悉这些利于辨别。
中毒后立即采取措施:若误食毒蘑菇,要马上催吐,尽快就医,同时保留剩余蘑菇或呕吐物样本,方便医生判断中毒原因以对症治疗。
三、豆角食用安全
夏季市场上,豆角新鲜又实惠,深受大家喜爱。然而,未煮熟的豆角含有皂素和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易引发食物中毒。皂素会强烈刺激胃肠道黏膜,导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甚至可能破坏红细胞引发溶血;植物血球凝集素则会对血液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误食未熟豆角,2-4小时内会中毒。先是胃部不适,接着出现胃肠道症状,严重时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呼吸困难。虽无特效解毒药,但多数患者及时就医治疗,1-2天可康复。
预防豆角中毒:烹饪时务必确保熟透。豆角熟透的标志是豆棍变软、颜色从鲜绿变暗绿且无豆腥味。选购时选新鲜嫩脆的,加工前去除两端及荚丝。学校食堂、餐饮企业等加工量大的地方,因豆角受热难均匀,为降低中毒风险,建议尽量不加工豆角类菜品。
这个夏天,让我们用科学知识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尽情享受夏日美味,将健康与快乐一同端上餐桌!快把这份指南转发给身边的人,携手成为“舌尖上的安全卫士”吧!